作家麦家的短篇小说《寻找先生》中,主人公棋在一个雷电之夜梦见了一个苍老的声音对他说:孩子,我是你的先生,能给你带来欢乐和幸福。我住在桃花村,你来找我吧,找到了我,你将跟小喜鹊一样,没有忧伤烦恼,天天快乐地喳喳叫。第二天,棋就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寻找桃花村和这位神秘先生的路。 

然而,路过了一个个的村庄,问了很多很多的人,没人知道桃花村怎么走。斗转星移,历经艰险,韶华不再,棋还是没找到他梦里的桃花村和先生。当他绕着世间走了一圈,回到最初出发的峡谷,忍不住号啕大哭起来。这时,那个苍老的声音再次出现,询问棋哭泣的原因,然后告诉他: 

啊,孩子,先生哪个村庄没有?你一路走过的每一个村庄里都有你的先生,有先生的村庄就是桃花村,它们都是桃花村,你怎么都错过了?” 

所以,如果你过度追求远方的诗和田野,那么恐怕眼前的苟且也会吝惜于向你展现自己的美。 

不管你几岁,不管你是不是一个人,不管你在哪里,请学会带自己玩儿,这是一种能力。 

今天想跟大家介绍的这位先生,名字里也带个字,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的士大夫 

不过,跟《寻找先生》里的棋不同,他的每一天都像是生活在桃花村里——“跟小喜鹊一样,没有忧伤烦恼,天天快乐地喳喳叫 

他就是汪曾祺。 

01 

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 

今年夏天,你闻到过栀子花的香味吗? 

我今年好像没闻到,净吸些汽车尾气和装修用的油漆了,最近还被空调吹感冒了,闻不见,呵呵。 

现代社会,你每天走在街上与形形色色的人擦肩而过时,肯定经常会闻到各种各样的香水味。男士女士,或浓或淡。当然,也有跟我一样除了在家里喷点花露水,出门在外时身上就只有汗味的……不过,刚洗完澡、不出汗的时候,还是蛮清香的,毕竟我用了××牌香皂。 

感官是带有记忆的,嗅觉是其中一种。 

好像是从何炅那首火遍全中国的《栀子花开》开始,栀子花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就一直是淡淡、纯纯的形象,毕竟那句难舍的你 害羞的女孩 就像一阵清香 萦绕在我的心怀唱出了多少人心中的那份柔软,是吧。 

刘若英的《后来》里也有一句栀子花,白花瓣,落在我蓝色百褶裙上。你想啊,一个十七岁的妹子,穿着小裙子,在一个天空中布满星光的夏夜,和你一起走在栀子花树下……那画面可以说是很美了。 

但是你造吗?栀子花的香味其实是很浓郁滴! 

不信你下次凑近了猛吸几鼻子试试,铁定跟汪老有雷同的感觉: 

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夏天》) 

汪曾祺笔下的栀子花,带着点蛮横,就像一个不讲道理的年轻姑娘,虽然有点令人无语,但让你忍不住觉得她挺可爱。 

要知道,栀子花的花语是:坚强、永恒的爱、一生的守候。 

▲1991年,汪曾祺在家乡高邮的芦苇荡里 

02 

到了眼前,是一个公共厕所! 

你以为他这里写的又是什么? 

反正不是公共厕所就对了。 

我们在长沙,想尝尝毛泽东在火宫殿吃过的臭豆腐,循味跟踪,臭味渐浓,快了,快到了,闻到臭味了嘛!’到了眼前,是一个公共厕所!”(《独酌》) 

为了找到卖臭豆腐的地方,牢牢地抓住臭豆腐很臭这个最重要的特质开展搜索,不得不说,抓重点的思想还是把握得很好的。然而,虽然也是臭味相投,不小心却投错门了…… 

是不是很搞笑。 

汪曾祺画作 

说起来,汪曾祺真真是一枚资深吃货。随便拿他的作品名字来造个句: 

如果用《家常酒菜》给一个小饭馆命名,里头再卖点《米线和饵块》,大家就知道了,哦,原来这个店卖的是《昆明的吃食》。 

总之,他的亲生闺女汪明是这样回忆这个泡在酒里的老头的: 

爸端了一碟油炸花生米,一只满到边沿的玻璃杯自管自地先上了桌。我费力地爬上凳子,跪在那儿直盯盯地看着他,吃几个豆,抿一口酒,嘎巴嘎巴,吱拉吱拉……我拼命地咽口水。爸笑起来,把我抱到腿上,极有耐心地夹了几粒花生米喂给我。用筷子指指杯子:想不想尝尝世界上最香的东西?’……我被辣得没有办法,只好号啕起来。妈闻声赶来,又急又气:汪曾祺!你自己已经是个酒鬼,不要再害我的孩子!’” 

这样的爹也是很令人欣赏了,嗯哼。 

当然,他喜欢喝酒吃肉的同时也有不小贡献,毕竟人家是一名作家。 

看看他都写过些啥:《萝卜》、《豆腐》、《栗子》、《马铃薯》、《韭菜花》、《蚕豆》,这是在热情地带大伙儿逛菜场、认蔬菜呢吧? 

而《肉食者不鄙》一文中,他把狮子头、镇江肴蹄、乳腐肉、腌笃鲜、东坡肉、霉干菜烧肉、黄鱼鲞烧肉、火腿、腊肉、夹沙肉·芋泥肉、白肉火锅、烤乳猪具体该怎么做、怎么吃,都给你备齐了!还坐着干什么,赶紧买食材生火做饭去啊,伙计! 

《肉食者不鄙》这个文章题目是化用了《左传·庄公十年》中的肉食者鄙,汪曾祺大概是想借此表明:我就是个一个爱吃肉的家伙,这有啥不好意思的! 

03 

我应该当一个工艺美术师的,写什么屁小说! 

爱花花草草的他,本可以成为一个园林专家; 

爱吃吃喝喝的他,也可以成为一个美食达人; 

可他却说自己最想干的还是工艺美术师…… 

我们县北门的城门口有一家穿珠花的铺子,我放学回家路过,总要钻进去看几个女工怎样穿珠花,我就用她们的办法穿成各式各样的腊梅珠花。 

我在这些腊梅珠子花当中嵌了几粒天竺果——我家后园的一角有一棵天竺。黄腊梅、红天竺,我到现在还很得意:那是真很好看的。 

我把这些腊梅珠花送给我的祖母,送给大伯母,送给我的继母。她们梳了头,就插戴起来。然后,互相拜年。我应该当一个工艺美术师的,写什么屁小说!”(《腊梅花》) 

别,您要是不写,我们上哪儿看这么好玩的屁小说! 

而且我相信汪曾祺就算不写小说,也会是一个能在干巴巴的日子里给自己挤出乐子来的家伙,美食、美酒、花草、读书,世事洞明皆学问,在他这里得到了一种别样的解释。 

他说: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还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这不禁让我想起朱光潜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我时常想,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我所谓生活享受,是领略,是修养升级 

用这句话来形容汪曾祺的一生,还真挺贴切的。 

192035日,汪曾祺生于江苏高邮。这一天是农历猴年的正月十五。 

他在故乡江苏高邮上完幼稚园、小学、初中后,到江阴的南菁中学读高中。1937年,日军侵华,时局动荡,汪曾祺辗转各地,勉强读完中学。1939年夏,他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04 

富于幽默感的人大都存有善意,常在微笑中 

我要不是读了西南联大,也许不会成为一个作家。至少不会成为一个像现在这样的作家。 

汪曾祺从西南联大肄业后去了上海,好长时间之内没能找到工作,身上的积蓄也快花光了,情绪十分低落,甚至想要自杀,他写信告诉沈从文自己的处境,结果沈从文很快回信责骂他说:为了一时的困难,就这样哭哭啼啼的,甚至想到要自杀,真是没出息!你手里有一支笔,怕什么!”后来沈从文写信给李健吾,希望他对汪曾祺多加关照。在李的举荐之下,汪曾祺在一所中学获得了一个教职。 

汪曾祺()和沈从文() 

或许正是因为年轻时挨了老师的这顿骂,汪曾祺在后来的人生中,不管遭遇什么坎坷,始终保持平和与淡然,用手中的笔为读者创造了一个温适、恬静的世界。 

赫尔曼·黑塞说过:幸福是一种方法,不是一样东西。是一种才能,不是一个目标。 

有一句话叫生活在别处,但是请别忘了,你的眼前也有生活。过不好眼前,就算换一个地方,境况怕是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所以,不管你几岁,不管你是不是一个人,不管你在哪里,要学会带自己玩儿哦。 

联系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国家大学科技园12号楼一楼 邮编:010050
主办单位:中共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委员会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蒙ICP备15000254号 访问人数:359645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