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认的“带头大哥”


 

因为彭于晏,高瓴资本的张磊火了。而他在今年6月份默默向母校人民大学捐了3亿人民币却少有人提及。


 

这个生于河南驻马店的男人,1990年在8500万人口的河南考到了文科状元,一跃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后因囊中羞涩找了耶鲁投资工作室的工作,在这儿遇到了大卫斯文森,从此开启了人生的黄金时代。


 

2005年,张磊拿到大卫斯文森以耶鲁大学名义投的2000万美元回国创业,他管理的高瓴资本(Hillhouse Capital)已是拥有超过300亿美元的庞然大物,其中百度、腾讯、京东、携程、去哪儿、 Airbnb、Uber、格力、中通快递、滴滴出行、美团、摩拜单车都成了行业翘楚。


 

而同样是江苏省宿迁市高考状元,人大毕业,刘强东从摆地摊干起,1998年创业时,浑身上下只有1.2万元。


 

两人的交集发生在2010年。


 

当时,刘强东融资需求只有7500万美元。但是张磊告诉刘强东:“这个生意要不让我投3亿美元,要不我一分钱都不投,因为这个生意本身就是需要烧钱的生意,不烧足够的钱在物流和供应链系统上是看不出来核心竞争力的”。


 

这是当时国内的早期互联网企业的投资中单笔投资量最大的案子之一,高瓴也一度被人取笑“钱多人傻”。


 

但张磊很清楚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是最适合京东的,因为京东在他眼中恰似当年的亚马逊,而贝索斯的遗憾正是亚马逊成立时美国已经有了UPS这类的物流巨头,因此他丧失了做供应链整合的机会;而在中国,京东不存在这样的对手,因此面临更好的历史机遇。


 

可见,张磊成为张磊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马云背后的神秘使者


 

1999年,蔡崇信在银瑞达担任投资主管,每年拿着70万美元的高薪。但在和马云结识后,蔡崇信毅然决然放弃高薪,甘愿去每月只能给他500元人民币薪资的阿里巴巴。


 

第一次见面,蔡崇信就被马云打动,他说:“马云的眼中闪烁着光芒,能把人拧成一股绳,将来一定能做出一番事业。”于是毅然决然地脱下名牌西服,卷起袖子成为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之一。


 

蔡崇信加入以后,对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他摘掉了阿里巴巴"三无团队”的性质,后又与马云“完美搭配”拿到孙正义2000万美元投资,成功躲过了互联网泡沫破灭给阿里带来的灭顶之灾。


 

阿里巴巴一路走来,几度面临风雨飘摇,岌岌可危,蔡崇信高超的筹资能力,上下运筹帷幄,为阿里巴巴渡过难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今担任阿里巴巴董事局副主席的蔡崇信。


 


 


 

任正非的“贤内助”


 

华为从不缺少功勋卓著的封疆大吏或一方诸侯,但能与任正非平起平坐的只有孙亚芳。


 

在公司传阅文件上,只有任正非与孙亚芳能够署名“某总”,其他人都得署全名。


 

那是在1998年,华为因为营销战术、股权、贷款等问题颇受外界质疑。心力交瘁的任正非深感公司对外沟通的重要性。


 

随即,任正非正式提议孙亚芳出任董事长,负责外部沟通与协调,自己则继续担任总裁一职,专攻内部管理。


 

孙亚芳出任董事长,全面负责外部沟通与协调,任正非则继续担任总裁一职,专攻内部管理,开启了华为“左非右芳”新时代。


 

从此以后,孙亚芳的身影开始出现在华为的许多对外活动上,向来不喜社交的任正非则更加理所当然退居幕后。


 

此外,孙亚芳一手建立起了华为的市场营销体系。


 

在她的狼性练就下,华为的销售人员能做到你一天不见我,我就等你一天;一个星期不见我,我就等你一个星期;上班找不到你,我节假日也要找到你,甚至在知道了你在哪个小岛上开会后,他也会摸过去把你找到。


 


 


 

雷军之外“2号代言人”


 

黎万强,最早是金山软件的设计总监,后来以合伙人身份加入小米。与其他联合创始人相比,他资历较浅,但爆发最早。


 

黎万强从MIUI做起,后接手小米网,再到负责小米的市场、营销和品牌——小米成功关键的几个步骤全都被他踩中,他也由此成为雷军之外,小米的第二号代言人。


 

在小米的这些年,黎万强可以说完全颠覆了传统手机品牌的营销方式——手机厂商第一次不再关心广告和渠道投放,而是用户心目中的标签和口碑


 

他还创作了《参与感》书中详细、毫无保留地论述了小米崛起的背后秘诀。该书一度成为互联网营销的必读入门书籍。


 

一直以来,黎万强就是小米的一台发动机,大小琐事,事必躬亲就是在这样的态度下,小米如日中天,仅用几年便让三星、苹果在中国颜面扫地。


 


 


 

史玉柱背后的“铁娘子”


 

 

1995年6月,20岁的程晨从南京大学毕业,在父亲安排的期货经纪公司和巨人集团之间,她选择了后者作为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可还不到两年,巨人集团便因债务危机,近一万名员工被遣散,史玉柱也成了“中国负债最多的人”,那时的程晨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多如牛毛:躲债、抵押、合作、借款…


 

但她没有选择离开,她先是向家里筹集了10万美元以解决眼下的燃眉之急,后又跟随史玉柱上山下乡,深入无锡、江阴的农村进行市场调研,天天蹲在村口和大爷、大妈做访谈。


 

1998年,8月程晨主动请缨带着25万元前往南京开拓“脑白金”市场。3个月不到就赚到了100万元,随后业务规模不断增长,引来整个巨人集团一片沸腾,这也使离开的员工也陆续回归。


 

一点开花,多点复制,后来,程晨利用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让脑白金在上海市场上创造了一个亿的销售神话。


 

从1997年巨人负债累累到2001年史玉柱还清所有债务,可以说没有程晨就没有脑白金的销售深化,更不存在史玉柱的东山再起。


 


 


 

周鸿祎的“头号军师”


 

傅盛和周鸿祎的恩怨几乎横贯了整个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历史的走向。3721当初是周鸿祎一手创立的,周在卖掉3721后创立了奇虎网。


 

傅盛毅然选择了刚成立不久的奇虎,坦言这也是他第一次创业。


 

可能外界并不知道,傅盛才是360产品的命名者。


 

这个想法源自他的父亲在一家叫“国营三六无线电厂”的单位上班、他的生日是3月6日、他的身份证号码以360开头,甚至360safe.com的域名也是由他最先注册。随着360安全卫士取得的巨大成功,傅盛被雷军称之为中国做客户端三大高手之一。


 

奇虎刚起步的时候,在项目组只有傅盛和另外一个程序员,由于距离主营业务过远,渐渐地便处于一种无人问津的状态。但由于用户需求旺盛,尽管公司并没给出多少资源,可傅盛还是靠着点点滴滴的积累做出了千万级用户的互联网客户端产品。


 

而那时在周鸿祎正带领奇虎同时进行着20多项产品开发,其它项目不温不火,唯独傅盛负责的360发展迅猛。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周鸿祎动了专注做杀毒的念头,这才有了后来杀毒软件加安全浏览器的商业模式。

联系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国家大学科技园12号楼一楼 邮编:010050
主办单位:中共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委员会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蒙ICP备15000254号 访问人数:359645人次